首页 > 第三套人民币 > 迟来的“五毛”

迟来的“五毛”

2019年07月10日 09:16:44 121次阅读 作者:用户投稿
       说起第三套人民币,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想起当之无愧的“币王”即枣红色、墨绿色壹角券。枣红色纸钞的技术含量相当高,发行量又少,还是我国第一次干纸印刷双面凹,油墨颜料也是工人们自己研制的永不褪色的色粉。后来因枣红色的成本太高,为减少成本改成背面绿、单面凹。再后来定为大家熟知的红壹角券。因此枣红色、墨绿色壹角券富有技术含量和历史意义,流通使用时间不长且存世稀少,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稀有珍品。但是,对于第三套人民币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角色,那就是1972版人民币五角纸币

       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的,而这个特殊的五毛已经是晚了10年才和大家见面了。可能是因为太常见的原因,这个迟来的“五毛”在流通时期并没有受到大家的注意。然而,当2000年第三套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时,这个迟来的“五毛”却颇有人气。现在虽然整捆、整刀的“五毛”在钱币市场依然不少,但品相好、存量少的个别“五毛”品种,价格更高,且收购者趋之若鹜。这个“五毛”,确有不同之处。
迟来的“五毛”
 

      其实,在设计之初,“五毛”的图案,并不是“纺织车间”。1959年,人民银行上报新版人民币方案时,当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设计方案都被国务院认可并开始制造时,这个“五毛”的设计方案仍没被通过。对于“五毛”的设计,周恩来在审批设计稿时提出:“角券中是否用一个轻工业”。根据周总理的指示,1972年再次上报设计稿样,7月26日被国务院批准,因此,票面年份为“1972”年。这版“五毛”,成了第三套人民币中最后与大家见面的特殊票劵。在钱币收藏市场,第三套人民币倍受追捧,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这套人民币的独到之处,这个“五毛”有点特别。最初,“五毛”在1973年至1981年制作时用的是单面凹印,纸张则是满版国旗五角星水印钞票纸,制作复杂,印制成本高。1982年起,防伪等级降低了,改为印制成本低的胶版印制,纸张也变成了无水印钞票纸。在这一变化过程中,一个“意外”造就了特别的“五毛”——当时印钞厂还有没用完的满版国旗五角星水印钞票纸,改为胶版印制后,这批剩纸接着用了。于是,在这个“五毛”本应的 “凹版水印”和“平版无水印”两个版本之外,又出现了数量不多的特殊“五毛”,这也成了第三套人民币中唯一无意而产生的券种。

        迟来的“五毛”是第三套人民币中代表我们国家轻工业的典型标志,这个“五毛”也在特殊中诞生出为数稀少的特殊“五毛”,成为了特殊而又珍贵的收藏经典。
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推荐阅读
  • 回收咨询:13120975170

Copyright © 2009-2024 广州爱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ICP备案证书号:粤ICP备18088815号-4

关于我们

友情链接交换请加:792791535 加Q备注加友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