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第三套人民币 > 河北唐山一老人热衷收藏瓦当

河北唐山一老人热衷收藏瓦当

2019年07月10日 09:17:29 225次阅读 作者:用户投稿

  “秦砖汉瓦”一词由来已久,这里的“瓦”指的就是“瓦当”。“瓦当是屋檐最前端一片瓦下垂的半圆或圆形挡片。它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,其表面有各种浮雕纹饰,既可蔽护檐头,又是一种装饰,俗称瓦头。”昨日,记者在唐山收藏爱好者王增田家里,见到了数十块秦汉时期的瓦当,其精湛工艺、古朴风韵和丰富内涵令人叹为观止。

  偶然得之欲罢不能

  今年71岁的王增田是开滦退休职工,从1993年开始收藏瓦当,至今已有18年了。他说,自己收藏瓦当其实有些偶然,最初是朋友赠送了六七块,他感觉很有意思,便开始查阅一些资料,渐渐地就对瓦当产生了浓厚兴趣,一发而不可收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,他陆续从北京、唐山的古玩市场及个人手中购买瓦当,至今已收藏了七十多块儿,且多为汉代瓦当。

  瓦当一般为泥质灰陶材质,最早的西周瓦当都是半圆形,到秦汉时渐以圆形为主流。对瓦当的研究与收藏,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。清中期以后,古代瓦当被看成一种古董,为藏家竞相收藏。但大多数藏家都是以收藏汉代以前的瓦当为主,因为秦汉瓦当也如商周青铜器、明清瓷器一样,属于特殊时期的代表性文化产物,无论设计、外观还是做工,都要比之后的瓦当胜出一筹。“别小看这块灰头土脸的小瓦当,它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!它汇集了绘画、浮雕、工艺美术、书法篆刻等诸多艺术于一身,经过模制、煅烧后再与瓦身边缘续接,直至废弃埋于地下土层成为古董。可以说,每一块瓦当背后,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。”王增田说,这正是吸引他不断学习、研究和收藏瓦当的重要原因。他为此买了大量书籍,沉醉其中,丰富了生活,找到了乐趣。

  小小瓦当大有乾坤

  王增田老先生将十几块富有代表性的瓦当摆在了茶几上,动作小心,神情专注。记者看到,这些瓦当的直径多在14-18厘米之间,有的上面是动物图像,有的只有文字,也有的是图文相间,所有图文中还都用不同的线条、花纹作装饰。

  王老先生说,在这些瓦当中,他最喜爱的是“四神纹瓦当”。它是由分别饰有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纹饰的四种瓦当组成,分别对应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方向。这种瓦当在汉代极为流行,常常分施于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,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。

  王老先生指着一块写有篆体“华仓”二字的瓦当介绍说,他通过查阅专业书籍得知,汉华仓遗址位于今陕西华阴县。西汉王朝每年要从关东调运大批粮食供应京师,为此修了一条漕渠,使关东粮食得以从黄河、渭河转入漕渠运到长安,“华仓”即是漕渠旁建的粮仓之一。而此类瓦当就是为这个粮仓建筑所施。

  记者注意到,在很多瓦当背面的中心位置,都有一个类似椭圆形的窝儿。“这个我也是后来从书本上学来的。这个叫"指窝",是汉代瓦当常见的制作特征,就是工匠在制完土坯后有意留下的指痕,有点像现在防伪标志的意思,也是秦汉瓦当的一点区别。”老先生说,瓦当之中大有乾坤,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。

  希望能够结识同好

  “知道"瓦当"的人不多,收藏瓦当的人则更少。而到现在为止,我在唐山还没有发现其他的收藏同好。”王增田感慨地说,虽然在古玩市场上偶尔也能碰到卖瓦当的,但人家只是卖家,并不是瓦当的行家,有的一看便知是假的或做旧过的。

  据他讲,瓦当是真是假,或者说做没做过旧,通过看质地、看色泽、看土锈、看与筒瓦接茬处等制作痕迹,或者看断残处的颜色、看纹饰、书体风格等多种方法,都能判断出来。

  王老先生拿出一块儿近代瓦当对记者说,这是他从山西雁门关拾得的。虽然品相很好,却完全没有那种浑厚、生动、古朴的韵致。相反,一些汉代瓦当虽然残缺不全,但却是手工捏造,经过了千年的风霜洗礼,仍依稀可见匠人的手印,谁能说这样的“破旧”不珍贵呢?

  老先生说,每次把玩这些瓦当时,就好像回到了遥远的汉代,感知着只属于那个时代的人文、历史情怀。他希望能够找到同好可以交流,让大家在收藏、研究、再收藏、再研究的循环过程中,修心养性,共同提高。

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推荐阅读
  • 回收咨询:13120975170

Copyright © 2009-2024 广州爱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ICP备案证书号:粤ICP备18088815号-4

关于我们

友情链接交换请加:792791535 加Q备注加友链